产品中心

在阅兵式上背包里都放了什么?是微型导弹仍是弹药口粮
来源:leyu乐鱼网    发布时间:2025-10-04 09:22:46

  阅兵典礼上,我国会集展现了一大批前所未见的高新兵器配备,在陆军配备范畴,最新的

  作为我军施行联勤保证和战略战争援助保证的主膂力气,联勤保证部队是我国特色现代军事力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在这次阅兵中,联勤保证部队男队员担负单兵作战突击背包,女队员担负新式卫生救治背包。

  回看前史,你会发现的单兵配备开展,几乎便是一部与“负重”死磕的血泪史,前期,战士们背东西的方法适当原始,便是咱们了解的“三横两竖”打背包,把被子、鞋子、工兵铲往身上一捆就上了战场,这样的方法,与其说是携行,不如说是负担。

  到了抗战时期,条件仍然粗陋,我军的携行具大多是牛皮或帆布原料,各种弹药袋、手榴弹袋零零散散地挂在身上,被描述为“五花大绑”,这种分件单挂的方法,看着唬人,其实极不科学,分量全压在膀子和腰上,跑几步就气喘吁吁。

  朝鲜战争初期,志愿军的配备更是形形色色,国产的、缉获日军的、苏式的,更难以想象的是缉获美军的,几乎是个“万国牌”携行具博览会。

  直到1951年后,部队开端全面换装苏式配备,情况才有所一致,但苏式携行具的问题也很杰出,绳子带子一大堆,负荷仍是不均衡,走起路来晃来晃去,不只磨损身体,还白白耗费了名贵的膂力,更要命的是,它压根不防水,雨天行军,被褥一淋湿,晚上冻得即使没办法歇息,极度影响战役力。

  这种“只求带上,不论死活”的情况,一向继续到80时代末,我军才下定决心,要搞自己的现代化单兵携行具,90时代初,91式单兵携行具横空出世,彻底终结了“打背包”的绵长前史。

  它的规划理念在其时是革命性的,第一次把战役和日子分开了——战役时穿个背心,上面挂着4个81式弹匣和4枚手榴弹,简便灵敏,日子物资则装在一个大背囊里,需求时再取用。

  从“五花大绑”到“模块别离”,这不只仅是外观的改变,而是一种配备哲学的即使手疾眼快,而今日,这种哲学又被面向了新的高度,咱们的视点来看那个被误解的主角——QN-202微型导弹。

  整套体系加起来不过4公斤重,导弹自身更是只要1.2公斤,一个战士就能轻松陌生,但便是这么个小东西,却能在2000米外,一发干掉一辆坦克。

  这种兵器的呈现,反过来对携行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你想想,当战士需求在高低的山地里作战,需求准确操作这种高科技兵器时,穴位他还被一个规划不合理的背包折磨得精疲力尽,那再好的兵器也发挥不出效果。

  所以,现代携行具的中心方针,早已不是“把东西带到战场”,而是“让战士在战场上坚持最佳状况,以发挥出最强的战役效能”。

  配备的晋级,带来的不单单是体能的解放,更是战士人物的升维,在曩昔很长一段时间里,战士在战场上的人物,更像是一个个孤立的火力点。

  看看土地革命时期就知道了,那时候我军的携行具极为粗陋,只要一个干粮袋,加上用棉布做的,从左肩斜挎到右胁下的枪弹袋,脖子上再挂几个手榴弹袋。

  这些配备的功用十分单一,就为了装子弹和手榴弹,在那个信息阻塞的时代,战士接到的指令或许便是守住这个山头,打光子弹算达到方针,他们在战场上是相对独立的,彼此之间的协同,更多依靠呼吁和冲锋号。

  但现在彻底不同了,从06式携行具开端,一个全新的概念被引进进来——信息化,到了2019年露脸的新一代携行具,与星空迷彩、新步枪配套,它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“背包”,而是一个智能化的作战渠道。

  它的规划中心之一,便是强化单兵的通讯和信息处理才能,让每个战士都成为巨大的战场信息网络中的一个终端节点。

  这种人物的手疾眼快,与新概念兵器的合作可谓完美,再以QN-202为例,它最凶猛的当地之一,是采用了红外成像制导,具有“发射后不论”的才能。

Copyright © 2019-2020,www.szchtech.com,All Rights Reserved | 版权所有 © leyu乐鱼网 | 鄂ICP备20004519号